文/潘彩霞(改写版)免费炒股配资
1981年,年届92岁的杨步伟因心脏病去世,消息传来,赵元任悲痛难抑,整个人一时间精神恍惚,甚至不敢轻易提及回家。对尘世的牵挂已然淡去,仅一年后,他便追随爱人而去,结束了两人一生的牵绊。“阴阳颠倒又团圆,犹似当年蜜蜜甜”——这是他们生前共同立下的来世约定,仿佛情感超越了生死界限。
杨步伟出生于南京望族之家,既享受过贵族的荣光,也饱受命运的捉弄。幸运的是,她的祖父杨仁山是近代著名的佛学大家,曾作为中国使节出使英国,思想极为开明。他坚决反对缠足陋习,更破天荒地允许杨步伟与家中男孩们一同入学,开拓了她的视野。可是,命运却给她安排了指腹为婚的枷锁——婚约对方正是她的表弟,姑母的儿子。
展开剩余84%受家族文化熏陶,又倍受祖父宠爱,杨步伟自小便敢言敢行,性格独立。当老师讲述《论语》里孔子说“割不正不食”的时候,她竟大胆质疑:“孔子只吃方块肉,那剩下的零碎边角是谁来吃呢?”她这样一个有主见、敢于质疑传统的女子,自然不会甘心接受那桎梏。退婚对她来说,是小菜一碟。
1904年,杨步伟考入南京“旅宁第一女学堂”,成绩优异。除了学业,她还热爱钢琴,经常在学校里举办钢琴独奏会。没想到,姑母得知后,气愤地质问:“我家将来要娶个卖唱的媳妇了?”这侮辱激起了杨步伟的反抗,她坚定地决定退婚。家中长辈甚至威胁:“不嫁就处死她!”这反而让她更坚决。16岁那年,她亲笔写信给表弟,退婚信中言辞恳切:“日后难得翁姑之意,反贻父母之羞,既有懊悔于将来,不如挽回于现在。”祖父读后极为欣赏,称赞道:“我的孙女杨步伟,虽是女子,志气却胜过男子。”
祖父的话毫不夸张。1913年,杨步伟远赴日本学医,六年后,她荣获中国首位留日医学女博士称号,年仅30岁。回国后,她立志保持独身,携好友在北京创办医院,自任院长,准备大展拳脚,开启轰轰烈烈的事业篇章。她性格爽朗,朋友众多,其中一个常来医院的,就是年轻的赵元任。
赵元任来自常州,少年时期曾在南京求学,留美归来后任教清华大学。与杨步伟相处不久,他便被她那种“大丈夫”气概深深吸引,逐渐萌生爱慕之情。赵元任同样有一桩父母之命的婚姻——14岁时便被包办婚姻所困,他将心中的痛苦写进日记:“婚姻不自由,至为伤心。”他一直想着脱身,四年后,以女方年龄较大为由,终于说服家人解除婚约。然而,如今他却爱上了比他大三岁的杨步伟,爱情往往无法用理性解释。
出乎意料的是,杨步伟的好友先对赵元任产生了兴趣。知道此事后,杨步伟欣然成全,经常制造机会让两人独处。赵元任察觉后慌乱不已,终于在一个清晨鼓起勇气邀她见面,坦白心意:“就这么算了?我是说,我们俩?”杨步伟这才回过神来,望着这位学识渊博、英俊潇洒的男子,欣然答应了他的求爱。从此,她从意气风发的女强人,转变为温婉贤淑的妻子,人生轨迹华丽转身。
1921年,婚礼提上日程。杨步伟坦言:“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,旁人不过是凑热闹。”赵元任完全赞同,二人决心摒弃当时社会中的繁文缛节,没有举行传统婚礼,也未邀请宾客。数日后,亲友们收到一封结婚通知书:“此信送达之前,吾辈已于1921年6月1日下午三时,北京东经120度平均太阳标准时,自主举行结婚仪式。”赵元任的好友胡适见状不满,强调至少需请两位证婚人,并贴印花税票方才合法。于是赵元任请了胡适,杨步伟找了一位女医生作证,她亲自下厨做了几道美味佳肴,贴上了四角钱的印花税票,婚事终于圆满。
然而,杨步伟的好友因她“重色轻友”,横刀夺爱,二人友情无可挽回地破裂。医院也难以维持,但杨步伟从未停下脚步。赵元任在清华任教,她则联合几位教授夫人在校门外开了一家小饭馆。生意火爆,却因她不计较金钱,常赔本。赵元任得知后,反倒开玩笑送上打油诗:“生意兴隆,本钱赔净。”
家庭生活中,赵元任从不与她争执,凡事以她为尊,久而久之,被戏称“惧内”。他幽默回应:“与其说怕,不如说爱;爱得深,怕得深。”杨步伟则笑言:“小家里我说了算,大事还是他决定,只不过大事很少。”夫妻间的默契令人会心一笑。
唯一坚持的,是赵元任坚决不做官的立场。他天性敦厚,不爱名利,几次被邀担任大学校长都婉拒。教育部长曾找杨步伟劝说,她断然拒绝:“我从不让他做行政。”他喜静,她爱闹,性格迥异却相互包容,情感深厚。
赵元任是才华横溢的学者,精通语言、音乐、学术,渴望安静环境专心研究。不久战火爆发,他决定赴哈佛任教,杨步伟虽不懂英文,也随行赴美。美国生活拮据,赵元任学问满腹,却赚钱拮据,他幽默地说:“不怕,只要有褥子,摊哪儿都能睡一夜。”
无奈之下,杨步伟变卖随身饰品,捡拾菜市场废弃的蔬果;后来买了缝纫机,挺着大肚子做工;她还将国内带来的衬裙、绣品制成手袋,在太太茶会上出售,既解决了温饱,也磨练出一身手艺。她笑称:“嫁了个教授,都是吃不饱饿不死的。”
因喜爱烹饪,她一时兴起,编写了英文版《中国烹调》,虽然单词不全,赵元任成了活字典。出人意料的是,书籍畅销一时,被誉为与清代袁枚《随园食单》齐名。受鼓舞,她又写回忆录《一个女人的自传》和《杂记赵家》,将稿费寄回国内支援抗战,令赵元任敬佩不已。胡适更称赞她“真有一手”,这两部著作成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宝贵的历史记录。
不过,杨步伟也有“短板”。赴美三十年,英语始终不流利,语法错误频出,常被赵元任戏称为“最佳反面教材”。她毫不在意,笑道:“没关系,我又不是语言学家。”两人的嬉笑打趣,成为爱情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。
为了照顾丈夫和家庭,她不得不放弃医学事业。几十年携手,她不仅是赵元任的妻子,更是医生、外交官,处理家庭琐事和人际关系。在她的悉心照料下,赵元任成为杰出的数学家、语言学家、哲学家、翻译家、逻辑学家和音乐家。
1973年,二人回国,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。赵元任诙谐介绍:“她既是我的内务部长,也是外交部长。”的确,他的学术成就离不开她的支持与付出。
他们的爱情甜蜜而长久,宛如神仙眷侣,令人羡慕。银婚之际,胡适赠诗贺礼:“蜜蜜甜甜二十年,人人都说好姻缘。新娘欠我香香礼,记得还时要利钱。”金婚时胡适已故,杨步伟继承其韵律,写下:“吵吵争争五十年,人人反说好姻缘。元任欠我今生业,颠倒阴阳再团圆。”赵元任即兴作答:“阴阳颠倒又团圆,犹似当年蜜蜜甜。男女平权新世纪,同偕造福为人间。”
这般相得益彰、心心相印的爱情,短暂一世怎能尽诉?
1981年,携手走过六十载风雨后,杨步伟先行离世。失去挚爱,赵元任精神几近崩溃,不到一年,便追随她去了另一个世界。他们用一生诠释了爱情最美的模样,也将这份深情永恒定格在他谱写并广为传唱的《叫我如何不想她》里:
天上飘着些微云,
地上吹着些微风,
啊!微风吹动了我头发,
教我如何不想她……免费炒股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